4月6日,江苏发布了《江苏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下文简称为《规划》),其中有很多亮点,友绿智库发现,《规划》中有一点尤其值得关注:“碳排放预算”。
什么是碳排放预算?
碳排放预算,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为了使全球增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2021年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显示,自1800年代中期以来,大气中增加了2.4 万亿吨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1 摄氏度。
IPCC报告中以控制温升在1.5℃内为目标进行了严格测算,研究发现自2020年起,人类有67%的可能性将温升控制在1.5%℃,此时全球碳排放预算仅剩4000亿吨二氧化碳,按照目前全球平均排放约400亿吨二氧化碳进行测算,那么4000亿吨的碳排放预算将在10年内耗尽。
碳预算对房地产业有什么影响?
从长远来看,碳排放带来的严重危机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造成了诸多风险,如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气温上升、极端天气数量增加,对房地产企业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运营中能耗的管理、以及供应链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提出了考验。碳预算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而房地产将从中获益。
相关阅读:郑州洪水告诉我们,碳中和对于房地产业不再只是个概念
而当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展速度和规模将受到影响。按照《规划》,“探索实施碳排放预算管理。采用省市共建方式,在具备条件的设区市开展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点。加强试点工作实施过程监督、指导和协助,推动碳排放指标要素优化配置。试点城市结合实际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工作体系,编制碳排放预算管理工作规划和年度方案,建立建设项目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将碳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碳排放指标的等量减量替代、碳汇补充和配额申购管理,推动碳排放指标要素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民生改善项目等倾斜。结合试点经验和实施情况,适时出台全省碳排放预算制度实施方案,建立跨设区市碳排放预算指标调剂管理和市场化流转机制。”
完善碳排放双控目标管理。
将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全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将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环保脸谱码”管理,建立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实施工业园区碳排放总量管控专项行动。
加强重点企业碳排放双控目标管理,制定重点产品的碳排放限额,适时发布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碳排放先进值。
进一步完善二氧化碳排放基础数据统计制度,组织开展面向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全省年度碳源碳汇调查。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碳排放双控管理制度和模式。
推进新一轮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单位)创建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区域)等试点示范,广泛开展低碳企业、低碳交通、低碳商业、低碳旅游和碳普惠试点。
推动构建各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为核心的低碳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以峰值目标为引领的低碳发展目标体系、以低碳发展规划为引领的低碳发展规划体系和以碳排放总量管理为核心的低碳发展监管体系,研究建立碳排放许可、碳排放评价等配套制度体系。
健全气候投融资机制。
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政策协同,研究制定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标准指引,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加快建立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环保贷”“节水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探索推进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产品创新。创新推广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探索设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量化标准的市场化碳金融投资基金。
加强企业碳排放信用管理,在碳金融、碳交易企业名录以及环境违法信息等方面实现互通共享,通过贷款授信、信贷贴息和政策优惠,倒逼企业履行减污降碳主体责任,提升环境管理绩效。鼓励地方探索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创新,鼓励建立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小结
友绿智库认为,未来江苏将在试点市开展碳排放预算管理试点,《规划》从监管、发展规划、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对碳排放预算管理进行支撑,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碳排放,很有可能融不到资、拿不到地,或者拿到地也开发不了。友绿智库认为“碳预算”未来将和“用能预算”一样,成为政府合理调控企业碳排放的手段。
从全国来看,多管齐下进行碳排放双控已经是双碳政策主要趋势。友绿智库曾多次表示,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模式正在面临重大变革,不能快速行动应对变化的房企将在融资、土拍、开发、运营等多方面受到桎梏。“碳元年”已经过去,双碳指标细化落地实施已经开始,现在需要马上行动起来。
友绿智库持续推动房地产企业走向碳中和
2022年1月12日,友绿智库主办的2021年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指数暨2021年度《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发布会正式召开。
相关阅读:责任主体不明、标准体系不完善,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进程蹒跚起步
友绿智库认为,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作为末端服业务,建筑减碳亟需跨部门协同。而由于建筑的责任主体分散,作为能够统筹、监督建筑全生命周期上下游全产业链碳排放的房地产企业对建筑碳排放需承担起其特有的监督责任。
而根据友绿智库研究表明,在没有国家强制要求及相关政策补贴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碳排放数据披露意愿并不强烈,而披露碳排放数据的企业碳盘查边界及计算方法各不相同,企业间碳排放因子选择差异较大,且部分企业ESG报告数据一致性较差。房地产行业碳计算、碳披露存在一定问题。
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加强行业规范性及统一性、增强企业低碳竞争优势、方便主管部门了解行业情况,友绿智库发起了《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编制工作,并在近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对《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联合立项(计划编号为:T /CABEE-IB2022004)。
截至目前,已有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绿城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德信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矩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市绿色交易所等十余家优秀企业正式参与《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编制工作,二十余家企业正在洽谈参编事宜。《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启动大会将于4月正式举办。
友绿智库作为《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的发起单位,在此诚挚邀请更多房地产业同仁共同参与《导则》的编制工作,填补房地产行业认定和评价领域的空白,推动房地产行业优质发展,引领建筑领域“提标、增效、节能、降碳”,助力建筑行业早日实现碳中和。
附件资料
0
收藏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