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建筑业已迈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
01
从设计初始,我们就想打造一座绿色低碳型的建筑
CAPOL Dream Office位于广东东莞茶山镇,以岭南气候特征为引导进行建筑方案设计,通过被动式+主动式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耗能,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两大效应,增加自然通风
CAPOL Dream Office建筑底部四面架空,开敞通透,风场流畅。”L”型中庭南北通透,屋面增加天窗通风百叶,在烟囱效应带来的正负风压作用下,实现了自然通风。
楼梯天井的设计,在建筑内部形成冷巷效应,风自外而内贯穿建筑,散热降温,能有效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
预制保温外墙技术,有效隔热
CAPOL Dream Office 立面材料采用预制轻质自隔热混凝土外墙构件,具有强度高、隔音、隔热、自重轻等性能,夏防暑冬保温,大幅度改善室内热环境。外墙深窗框立面灵感取自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有效遮挡太阳光直射,减少室内太阳辐射,辐射总量相比减少近30%*。
*建筑的太阳辐射分析数据显示,在所设计的深窗框遮阳体系下,建筑太阳辐射约为376kwh/㎡,对比无深窗框方案的506kwh/㎡,减少约30%
建筑在西侧进行绿化设计,有效防止西晒的同时,能利用绿地及植被的蒸散作用,以地表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乔木的固碳能力进一步实现建筑物的减排效益。
引入自然光,满足照度、节约能耗
设计团队对空间采光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在最有利区域设置户外开放楼梯及采光天井,通过自然光线的传递,压缩建筑整体对电力照明的整体需求,同时大幅降低建筑整体的冷却系统负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在首层门厅及地下室车库设计光导管照明系统,将自然光导入地下室的机房,减少地下室照明能耗。光导管覆盖范围约450㎡,年减少用电约10000度,相当于每年可节约7.8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通过水、电、暖的主动式设计,降低能耗
项目通过水、电、暖的主动式设计,实现建筑能耗的大幅降低,从而减少运行过程中在能耗上的花费。
建筑底部设置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设施,用于室外绿化浇灌和场地冲洗,实现室外用水节水率100%。
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利用系统,利用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日常所需电能,发电自消纳,余电上网。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用集中集热-集中储热系统,为建筑内公共设施提供热水。
02
建材生产即以低耗低碳为原则是绿色建筑的自我修养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具体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其内部运行等环节,而生产和运行阶段是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阶段,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建筑材料在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比约28.3%。
CAPOL Dream Office 在建造过程中共使用的1496块预制构件,其中包含2种新型预制构件和5种常规预制构件。作为AA级装配式办公建筑,项目装配率高达76%。
全部PC构件均由华阳国际旗下的建筑产业化公司——润阳智造和华泰盛工程建造公司分别负责设计、生产和施工建造。以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原则,做到最大程度的设计统一,降低开模成本、材料损耗、建筑垃圾的生成。
构件生产过程采用了移动式布料、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楼式搅拌站、砂石分离+压滤机等生产设备,实现建材生产过程的低排放。
03
建筑的落地施工是低碳设计与生产最重要的检验把关口
CAPOL Dream Office 建筑施工采用可周转预制装配式临时道路技术,可重复拼装使用的面板单元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资源消耗与工程成本。
基于外墙高精度加工工艺,取消传统外脚手架,在外墙板上采用工具连接节,形成封闭围档体系,实现各主体同步施工,缩短建造工期。
垃圾运输管道的使用控制扬尘、节约电梯运输垃圾的能耗,实现绿色施工。
项目通过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无效返工,实现智能化节材。
04
华阳自主使用、自主运维的建筑
建筑业碳排放量的21.9%来自建筑运营阶段(加热、冷却和供电所需的能源),控制建筑运作阶段的碳排放是对绿色低碳建筑的必然要求。
作为华阳人自主使用、自主运维的办公建筑,CAPOL Dream Office通过内置数字化运维平台,实现对水、电、消防等设备运行情况的全方位管理。
CAPOL Dream Office内部共设置40个计量点,能源监控系统对各楼层和区域的电表进行自动化采集,在平台端对雨水回收储量与使用量,太阳能使用量,电梯、机房、各层空调用电情况等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以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向管理人员展示能源的使用情况。
通过智能化手段找出高耗能点或不合理的耗能习惯,能为建筑节能改造和设备升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提高建筑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节能运行管理。
2021年7月,第一批员工已正式入驻CAPOL Dream Office,伴随着建筑运维系统不断迭代优化,我们将持续收集大数据实时计算下的技术信息反馈,在场景碳减排量的测算与研究中,探究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论。
0
收藏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