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项目名称 万科西山庭院
副标题 暂无
项目所在地 北京
开发商/业主 北京海开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运营主体 暂无
项目类别 社区
建成时间 0000-00-00
占地面积 98814
建筑面积 141000
方案认证 暂无
运营奖项 暂无
方案奖项 暂无
参考链接 暂无

走出困境·在万科西山庭院的探索

01

万科西山庭院概况

万科西山庭院建于2003年,位于北京市西北五环外的肖家河地区,占地面积9.88万㎡,总建筑面积14.1万㎡,绿化覆盖率达31%。

设计延续北京传统“四合院”精神,每两栋住宅两两围合成一个“庭院”,644户所在的26栋住宅围合形成了13个各具特色的庭院,小区中心还有一片由草地和广场组成的公共绿色空间。

图 |北京万科西山庭院平面图

景观空间的多样性给小区绿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庭院”北面的植被由于长期缺乏光照,植物群落多样性有限,导致地被植物不易成活,土壤易斑秃,需要经常性补植;此外,品种单一的草坪需水量大,亦需经常修剪施肥,绿地维护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图 |土壤易斑秃,需要经常性补种植被

02

探索可持续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理模式

万科西山庭院从2004年开始探索实行垃圾分类;2006年开始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小区日常管理体系;2010年获选为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单位。

2018年,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引入了黑水虻养殖机制和堆肥处理设备等技术,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持续垃圾分类分散式就地处理”模式。

图 |西山庭院垃圾分类处理区

目前已成功运行一年多的时间,实现厨余垃圾减量30%至40%左右,小区平均每天100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实现了大部分的就地资源化处理。

2019年,西山庭院物业服务中心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堆肥成果,真正实现“厨余垃圾不出社区,内部循环利用”。

03

尝试引入朴门永续设计

朴门永续设计起源于澳大利亚,通过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依照自然界的规律去进行环境设计,从而打造出可持续的生活系统。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如今朴门设计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广泛应用于生态设计领域。许多欧美国家在社区推广朴门设计理念,结合社区花园和城市农园建设,建立起可持续的城市社区堆肥网络。

美国华盛顿的社区花园:连接了城市里的每一个厨房,每一个社区花园,每一个堆肥箱,构建起一个就地消化城市有机垃圾的生态系统。

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推动下,万科西山庭院开始尝试引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2019年5月,邀请专门从事朴门设计的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参与西山庭院绿色空间改善项目。计划通过开展社区种植营造活动,综合利用社区堆肥成果,改善居住区植被生长环境,创造可持续性的景观。

从事朴门设计和自然教育的盖娅设计工作室践行“参与式设计”理念,积累了大量关于城市与乡村社区营造案例,在生态社区、生态校园、生态教育基地营造和公众永续设计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探索升级·打造垃圾循环利用2.0版

通过调研分析,盖娅设计发现了万科西山庭院绿地养护成本高却收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绿地植物品种过于单一、未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群落、缺乏土壤有机质。

因此盖娅设计建议补种乡土植物,提升植物多样性;利用有机垃圾进行社区堆肥,用于种植乡土植物;举办不同主题的种植工作坊,邀请居民参与营造的思路来突破现有困境——

01

种植乡土植物,重塑乔灌草植物生境

乡土植物在不断演化过程中,与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统一性,其生命力在当地环境中比较顽强,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节约养护成本,还能增加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昆虫提供更稳定的栖息环境。

补种狼尾草、松果菊、细叶芒、天人菊、鼠尾草、石竹等,打造喜阳植物生境

补种鸢尾、马莲、玉簪、矾根、红花酢浆草、萱草等,打造耐荫植物生境

因此种植规划以保持原有风格为主,打造阴生区及阳生区景观为辅,采用补植多种多样的北京乡土植物的手法,在阴生区及阳生区配置不同品种的植物,建立起生态稳定性更高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生境。

参与式种植活动后种植的植物

02

采用木屑等有机覆盖物,保水保土

针对居住区内土壤裸露、植被斑秃的问题,盖娅设计建议在裸露土壤上增加树皮、木屑等有机覆盖物。这样不仅能保水保土,调节土壤温度,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增加有机地表覆盖物后,万科西山庭院绿地管理人员表示这大大地减少了浇水、施肥和除草的次数,有效低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小区内产生的园林废弃物也可用此方式原地转化成有机覆盖物应用,减少园林垃圾处理费用。

改造前裸露的土壤

增加有机覆盖物的土壤

03

利用有机垃圾堆肥,提高土壤肥力

盖娅设计提出在万科西山庭院已经形成的养殖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基础上,增加蚯蚓塔堆肥,综合利用落叶堆肥和环保酵素,全面利用有机垃圾堆肥技术,提升土壤肥力

1 蚯蚓塔堆肥

蚯蚓的活动能疏松土壤,让土壤通风,防止土壤板结;蚯蚓还能将厨余、剩余食材、宠物粪便等转化为优质堆肥,蚯蚓的粪便有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蚯蚓塔原理及制作(来源:《共建美丽家园——社区花园实践手册》

因此,蚯蚓塔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利用宠物粪便及厨余垃圾的好方法,制作简易且不会产生异味,还能灵活地嵌入到社区绿植中。

蚯蚓塔堆肥前(右)后(左)的土壤

盖娅设计利用参与式营造的方式,组织居民在万科西山庭院建造蚯蚓塔,在处理宠物粪便和消纳部分厨余垃圾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条件。

居民亲手制作的蚯蚓塔

盖娅设计先后在西山庭院举办了两次蚯蚓塔工作坊,带领居民亲自动手制作蚯蚓塔,详细讲解使用方式。

参加过蚯蚓塔工作坊的居民之后也成了蚯蚓塔堆肥的宣传者,小朋友们更是成为了蚯蚓塔的主动维护者,他们邀请社区的小伙伴,搜集家里干净的瓜果皮等厨余来喂蚯蚓,亲切地称之为“蚯蚓食堂”。

2 落叶堆肥

落叶堆肥通过集中堆放枯枝、树叶、杂草等园林废弃物,利用微生物把有机质发酵,待其化为黑土,就可用于肥沃土壤。

万科西山庭院的落叶堆肥箱

每年一到秋季,北京小区需要处理大量的园林废弃物,仅运输和人力成本就高达几万元。去年8月份,万科西山庭院利用落叶堆肥的项目,改良小区土壤1.5万平方米,实现了落叶50%就地处理。

04

共建锁孔花园,堆肥来护花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社区堆肥成果,从2019年5月起,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和万科物业先后举办了4次居民参与的社区花园种植工作坊。

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广泛宣传和动员下,社区种植工作坊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人数多的时候,每次能有20多人参加。

用购物车运送植物的居民

参与的居民覆盖老中青三代:其中有带孩子参与的家长、爱好园艺的老人、也有充满求知欲的中学生。

齐上阵的一家人

居民共建的“锁孔花园”——堆肥的好去处

盖娅设计在万科西山庭院践行朴门设计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类有机垃圾堆肥,将垃圾循环利用从原本的1.0版升级到2.0版,既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社区,内部循环”的目标,又有效地改良了居住区绿地的土壤条件,为园林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改良前(左)后(右)的土壤

改造后形成立体植物群落,水肥充足,花草生机盎然

盖娅设计在万科西山庭院引入朴门永续设计原则,尝试践行蚯蚓/落叶堆肥、“锁孔花园”等项目,让参与活动的居民,逐步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开始从被动的垃圾分类者,转变成主动的环保生活行动者,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地响应了世界城市日“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的主题。不仅产生了明显的生态价值,还有效地放大了垃圾就地处理的社会价值。

资料来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QA315QL051892S4.html

发布时间 2022-08-19 作者: 生物圈3号
0
616

1

收藏

0
616
最新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

hi@deeprocknetzero.com

没有账号?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