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项目名称 深圳国际低碳城
副标题 暂无
项目所在地 深圳
开发商/业主 中欧合作
运营主体 暂无
项目类别 (产业)园区
建成时间 0000-00-00
占地面积 53000000
建筑面积 暂无
方案认证 暂无
运营奖项 暂无
方案奖项 美国保尔森基金2014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
参考链接 暂无

2012年8月,暑气正浓。在深莞惠三市交界的丁山河畔,杂草枯黄,厂房林立。人们不会想到,就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叫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区域正在悄然醒来。


光阴荏苒,历经十年绿色化发展探索,现如今大城已成。作为深圳唯一一个以低碳命名的重点区域,总规划面积53.14平方公里的深圳国际低碳城,不仅营造起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实现绿色资源的高效整合,同时也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契机、新氛围。
其中,牢牢占据“C位”的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更是深圳探索低碳技术应用的典范,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充”“双碳云脑”“磁悬浮空调”“微藻氧吧”为代表的120多项前沿低碳技术应用于此,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场馆,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行样板。
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探索实践到如今的引领示范,深圳国际低碳城在不断实践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这份答卷里,既有决策者的坚定,又饱含着设计者的智慧,同时又不乏实践者的探索和汗水。近日,由华为数字能源打造的大型访谈节目《方博碳讨室》便走进这片区域,实地探寻低碳城的“前世今生”,在技术变迁中一窥未来。
是金山,也是青山
一座城市,既要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的市井繁华,也要有“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自然风光。


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四,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近80%,绿色建筑超1.4亿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跻身全国前十……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重镇,深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旨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而龙岗区则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全国百强工业区榜首,龙岗区集聚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大量传统优势产业,较早遇到了资源环境的“瓶颈”。也正因此,这里的绿色发展理念“觉醒”得更早,走出了探索低碳之路的先行步伐。
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国际低碳城自建设之初,决策者就坚定了绿色发展理念和规划。据深圳市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主任王东介绍,十年前深圳国际低碳城在规划时就希望做到6个100%,包括对污水处理等,特别是希望新建和改造的建筑实现100%绿色。
“我们当时设想能不能不按传统的方式来发展这个地区,不能把这个地区又污染一遍,于是在建设伊始,我们就从绿色出发,把前沿的理念引入国际低碳城规划,把符合1低碳要求的做法植入国际低碳城建设。”
如今,整个园区应用了绿色建筑、清洁交通、污水循环、废物回收、能源低碳等多个技术系统和上百项的低碳技术。例如,低碳城会展中心的空调采用了磁悬浮空调,不仅比普通空调的寿命延长20%,能耗也大大降低。此外,园区内的ABC三个展馆5000平米的屋面全部都铺满了光伏板,转化效率理论值甚至达到21%。


随着各项技术逐一落地,深圳国际低碳城片区也实现了“华丽转身”:2020年,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63.02亿元,较2012年54.07亿元增长108.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2.96亿元,较2012年的29.78亿元增长63.18亿元。
这组数据,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要低碳,更要零碳
自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以来,一场全国性的“双碳”大考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进入实战阶段。其中,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以及工业绿色发展和城市化的重要载体,零碳转型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深圳国际低碳城也遇到了自己的挑战。当时的低碳节能技术主要以被动式节能为主,数字化智能化节能手段缺乏,同时没有利用自身光伏资源禀赋。
一方面是外部环境驱动,另一方面是内部发展倒逼,双重压力之下,深圳国际低碳城在2021年启动了改造工程,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能源的“开源节流”。即构建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等来增加建筑产能,从通风、空调、照明等方面减少建筑用能,并融合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系统。深圳国际低碳城被擦亮,于当年的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之际重新投入使用。同时,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也建设成为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场馆。


其中,近零能耗展馆的达成,不仅是建筑结构、材料等的改变,更是在数智化技术加持下的主动节能。此时,深圳低碳城遇到了在能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华为,相同的节能减排理念让双方“一拍即合”,“零碳”背后的科技力量开始涌动。据节目介绍,为助力打造园区低碳建筑,汇聚能量流与信息流、实现碳排可视可管可优,华为打出了智能光伏、储能系统、双碳云脑等一系列“绿色组合拳”。


在智能光伏项目中,园区采用了智能光伏逆变器,内置PID修复保障组件发电性能,6个月发电量提升1.59%,无易损件,故障率小于0.5%;优化器组件级发电优化,灵活设计,屋顶发电量提升6.3%。而在安全方面,逆变器提供的AI智能电弧防护,可避免火灾隐患,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在储能方面,全新架构的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采用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全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园区的用电效率。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可使充放电量提升15%。储能电芯级、电池包、电池簇级和储能系统级四重联动安全防护,能够实现主动预警,大大提升了储能安全。
双碳云脑则基于能源管理云,应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主动管理网络和设备资产,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跟踪比特流,对接入的场景进行智能管理,同时打造从测量、规划、行动到最终跟踪碳管理闭环系统低碳城内三栋建筑的各项能耗指标参数也可以实现可视化,大幅提升用电效率,为电力系统维持瞬时平衡提供数据支持。将“源-网-荷-储”形成协同,在园区维度进行能源调度和能效管理,帮助园区降低用能成本,使园区运维更稳定更高效。
此外,国际低碳城安装了1.1MW光伏、2MWh储能和部署综合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根据测算,深圳国际低碳城投入使用后,每年将生产127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606吨,园区用电基本实现自发自用,进一步加速实现零碳园区的目标。对此,华为数字能源广东深圳总经理申世炜这样形容到,“这相当于种下3.7万棵树,如果把这个小小园区想象成一片广袤的森林,那我们则在平地建设了一片城市的花园园区。”
是发展,更是生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12年8月到2022年8月,整整十年。如果把这十年光阴浓缩为直观画面,我们会看到,在深圳这片区域,当年贫瘠的农田和荒芜的沙砾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绿色建筑相互映衬,蓝绿交织中,一幅低碳绿色发展之景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城市绿洲”的新典范正在加速形成。
无论是十年前的起步,还是如今的转型,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每一步,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低碳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就好比奏一曲协奏曲,需要巧妙搭配不同的乐器——通过集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不同的力量,形成绿色生态共同体,构建绿色智慧城市新范式,共同奏响“双碳”强音。
结语
我们本就知道,低碳这条路,不是人类对地球的解救,而是自然给人类的最后机会。正因此,当深圳国际低碳城一步一步迈向更清晰、更坚定的未来时,我们便有理由相信,低碳足迹必能走得更远,碳中和的目标必将如期实现。

资料来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G9VTUF0511C4M6.html

发布时间 2022-08-12 作者: 生物圈3号
0
580

0

收藏

0
580
最新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

hi@deeprocknetzero.com

没有账号?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