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追求一度被认为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也是野心的标志,更多的是建筑技术的凝结和时代的标杆,自古如此,建高台楼阁的心理并非部分现代人狭隘的认为男性权力的表象,而是出于最早狩猎时对于能够一揽全局的高处的向往心理。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200米以上)已达1500栋,住宅、公建、多功能综合体等不胜枚举,这里不单讲发展历史,从一个奖项开始谈起——国际超高层建筑奖(IHAinternational high-rise award)。
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这个奖项已有14年历史,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德国建筑博物馆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DAM)和德 意 志银 行DekaBank Deutsche Girozentrale于2003年共同发起,自2004年起针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进行评选和文献化的展览、活动。该奖项提名的项目根据多个标准进行评判:是否具备面向未来的设计元素(未来性),是否具备完善的功能(功能性),是否使用了创新的建筑技术(创新性),是否融入城市发展计划(契合性),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经济性)。可见这个奖项已经十分明确的将超高层建筑的几个重要方面概括了出来,尤其是后两项契合性、经济性,超高层建筑既不能突兀又不能浪费,应当是顺理成章地立在重要位置的地标。
2018年该奖入围作品为:贝鲁特梯田(贝鲁特/黎巴嫩)——设计者Herzog&de Meuron(巴塞尔/瑞士);朝阳公园广场(北京/中国)——设计者MAD建筑师事务所(北京/中国);MahaNakhon(曼谷/泰国)——设计者BüroOleScheeren(曼谷/泰国)和OMA大都会建筑办公室(北京/中国);Oasia Hotel Downtown(新加坡)——设计者WOHA(新加坡);Torre Reforma(Mexiko-City)——设计者L.Benjamin Romano(墨西哥)。
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最终建筑奖评审团一致决定墨西哥的办公楼“雷福马之塔Torre Reforma”赢得价值5万欧元的奖项,为2018年世界范围内综合素质最优秀 的 高 层 建 筑。这 栋 办 公 楼 的 设 计 出自 墨 西哥本土建筑事物设计所LBR&A Arquitectos,主创为该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师本杰明·罗曼诺(L.BenjamínRomano)。这座形同方尖碑的摩天大楼设计高度为246米,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虽然其总高度在世界范围内位列百名之外,但它已经是整个拉丁美洲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墨西哥第一次在首都完成的突破性超高层建筑。
以超高层建筑的分布密度最大的亚洲为例,住宅楼以及越来越高大的混合用途项目的国际持久趋势非常明显,同样具有混合用途的雷福马之塔获奖有着一系列必然原因,首先它通过复杂而智能的设计突破了墨西哥城本身无法绕开的地震隐患问题,这是曾经萦绕在墨西哥对于超高层追求道路上挥之不去的巨大障碍,同时负责的商业功能也预示着该国经济趋于稳定的走向。原先这栋并不知名的建筑仔细分析起来,发现可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但对于获奖实至名归,甚至对于超高层建筑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多的方向性意义。
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先说基本构建,雷福马之塔的整体外形和其他过200米的超高层略有不同,事实上它的表皮由建筑结构部分衍生而来,而结构和框架布局则精确地考虑了抗震、功能、社会效能、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这座57层高的建筑以力学上最稳固的三角形为基本元素——这也是巧妙的地方,墨西哥文化中对于三角形装饰的热爱几乎成为了民族习惯。楼体由两组246米高的外露钢筋混凝土封闭框架形成夹角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面中的三角形,类似于一本打开的书,三角形的第三条线则玻璃幕墙金属网格封闭,在这样完全透明的一面可以看到对面历史街区查普尔特佩克公园的全景。这样两面封闭一面透明的做法在三角形不断的变奏中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多功能自由空间。玻璃幕墙这一面也非连续,分别在消防中间层、地面大堂区域被打开,形成了一高一低两组通高的立体花园。
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然后是契合性,雷福马之塔一层的内部,保留了一栋二十世纪初的历史建筑,就像是摩天大楼是从一栋老建筑之上生长起来一样,这样难得的创意的实现经过了十分周密的策划和实施:老建筑在挖掘雷福马之塔地基时先通过加厚墙壁并浇筑在其下面的混凝土板来加固,然后该混凝土板放置在轨道顶部并暂时移动到离其原始位置北侧18米,待地基建成后,老建筑再沿轨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看到这些迁移恢复的资料时,不禁想起很多地标建筑在建设中拆除了许许多多值得保留的建筑,不仅发生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的高规模建设对于历史痕迹的磨消比比皆是,不能说墨西哥人对于文化、社会的尊重确实领先,但雷福马之塔的做法真的值得学习借鉴。既然这是彰显未来性、创新性、契合性、经济性的地标,那么就应当以最大限度尊重自身的文化。
接着说一下未来性和功能性,与许多类似高度的超高层功能按区域或重复叠加极为不同的是,雷福马之塔内部被组织成14个四层楼集群,即建筑物内的建筑物,这样的做法允许用户在建筑内与城市进行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互动,也提示出了未来高层建筑的走向:单一功能之间如何更为高效的互补,让用户使用建筑时的体验升级。建筑师在动笔之前先是将业主的诉求进行了流线模型策划,并提出了优化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问题,例如酒店层、办公层、商业层、城市相关配套之间的同一用户单日内的行进路线模拟等基本信息。在建筑物内,去往这14个四层楼的低、中、高升降机的电梯是分开的以优化不同的用户需要,但共享着相同的轴空间(同时作为公共社交花园)以提高效率。
雷福马之塔 Torre Reforma
雷福马之塔事实上也承担了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枢纽的作用。其战略性的位置周围有墨西哥城最为重要的几条大道,如著名的Paseo de la Reforma,大楼在地下层直接与城市中心街区的高速公路相连接并通向两个中转地铁站及多个公交车站等城市交通设施。这种做法在超高层建筑中屡见不鲜,其原理通俗来说即是“将区域人口最密集的人流与最快速的交通相连接”,甚至可以说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出行方式集约化的产物之一。
提到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性,这是其他超高层往往忽略或者作为消极要素的问题,涉及到结构、水电暖全专业的信息。在墨西哥城一个地震活动较高的城市,钢筋混凝土墙的设计先是严格的考虑了力学本身的问题,同时兼顾了电能的影响,在外立面部分建筑师结合外部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三角形的直接对外开口,沿着塔楼巧妙地重复。每一组三角形为室内每三层高的花园提供自然光和通风,类似于第二层建筑表皮。这些花园不仅是从街道水平公共空间到垂直轴的延伸,也创造了室内的微观空间,打破了超高层建筑只能依赖空调和新风系统的尴尬局面。该建筑还获得了美国LEED的Platinum USGB认证。经过检测,建筑围护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性能节约,对比一般的超高层建筑减少了24%的钢筋混凝土使用量。
雷福马之塔地下配备了专门的水处理厂,不但该楼的雨水和废水100%在重复使用,也兼顾了该楼周边市政设施、商办场所的水处理,主要用于浴室和空调系统。沿着外立面的夹层塔架设置的多处垂直水箱用于更有效的楼内水系统循环,仅仅依靠重力而减少了大量泵的使用,特别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这套系统可以直接调用水箱内的水。外立面夹层结合外立面三角开口的设计,也布置了风力发电系统,更进一步利用了超高层建筑自有的风力优势。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与一般建筑相比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其社会效应也达到了建筑本身之外的拓展意义,DAM所总结的五大意义之外,以雷福马之塔为代表还有一层隐含的意义,那就是追求进步的意义,这一点在中国特别明显。预计于201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竣工的高度十之九栋都在中国本土。第一名是位于北京CBD的“中国尊”,一组已经被初步总结的数据是: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最大的单体建筑),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528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总投资240个亿(最多的投资),超过中国第一高“上海中心”的投资额近90亿元。集甲级写字楼、观光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世界第一座在地震8 度设防区超过500m的超高层建筑。项目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目国内纪录,与第一高哈利法塔的意义不同,这栋“中国尊”绝非用高度衡量那么简单……
0
收藏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