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高新区秀水路以北的“南京绿色灯塔”,是中丹合作示范项目。占地面积9456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设计高度为23.45米。颇似裱花蛋糕的圆柱体外形,设计灵感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绿色灯塔,由丹麦COWI咨询公司和筑土(北京)建筑公司联袂设计。
“圆柱体设计确保了建筑各立面最大限度的采光和通风,外表呈锯齿状分布的玻璃幕墙,角度因光照强度不同而不同,在采集太阳能即时数据变化的同时,有效杜绝了玻璃幕墙导致的光污染。”项目合作方、COWI(北京)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刘锋介绍说,建筑主体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有效提升承载力、抗震性能的同时,也大幅减少了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至于项目中的别别窍,刘锋称“多到根本数不过来”。因为,就连一扇窗户的朝向、面积、高度,都经过了精确计算,既保证最充足的进光量,又有效减少热负荷。
项目取名“南京绿色灯塔”,倡导的是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理念。“建筑内部没有传统空调,制冷供暖依靠的是全新的地源热泵技术。”该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师李剀说,每层楼板厚度为30厘米,中间预埋了具有蓄冷蓄热功能的TABS(热辐射管道系统),分别与地下21口100米深井里的U形管相连。冬季,热泵机组从岩土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源中,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
“整座建筑密布无数个智能传感器,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的细微变化,均实时传送到智能管理平台。”李剀说,通风系统更为精妙,采用的是“变风量”新风系统。由于外中空、内真空的“三玻两腔”玻璃幕墙,实现了有效隔热和保暖,因此智能侧窗与天窗,便承担了联动通风功能。其中,中庭上大下小的渐开型旋转楼梯,发挥了类似烟囱的“拔风”作用,把温湿度适宜的新风带到每个角落。
作为第一座逼近“零能耗”标准的建筑,项目充分收集利用雨水、风能等自然资源,依靠主动式设计,把节能降耗做到了极致。江苏建科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师侯文东介绍说,在建筑的顶部和周边,均有机铺设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天窗系统,采用的是全球领先的VELUX(威卢克斯)太阳能动力窗技术,智能开关完全由太阳能供电。
0
收藏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