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践行ESG理念已成为企业的必选动作,在创造更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增长机遇、发展韧性和竞争优势。中央广电总台7月4日发布《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通过系统总结与梳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阶段性特征,为中国企业高标准践行ESG理念提供新的启示与借鉴。以下为全文:
总论
「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是联合国于2004年提出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投资理念,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发挥资本的力量解决社会环境问题。二十年来,ESG理念在全球政府和市场主体中得到广泛实践和推广,成为主流投资理念和实践策略之一。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近年来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ESG落地实践。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ESG代表的负责任和可持续商业实践,则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存在着相通之处。总体来看,ESG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承受、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与我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要战略任务高度契合。这些重要战略任务为ESG理念在中国的实践探索了道路、指明了重点、深化了内容,为ESG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宏大的舞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主流媒体责任,促进中国特色ESG体系的建设,提高中国在全球ESG领域的影响力,自2023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权威机构,推出「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暨榜样盛典系列活动,以贯穿全年的发布活动,传递责任声音、传播价值贡献,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企业提升ESG建设水平,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构建了接轨国际、符合国情、正向激励、积淀深厚的ESG评价体系,2023年以来陆续发布《年度ESG行动报告》《科技创新ESG行动报告》《粤港澳大湾区ESG行动报告》《金融业ESG行动报告》《「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在华外企ESG行动报告》等主题报告,推出「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 」「中国ESG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先锋30」「中国ESG上市公司大湾区先锋50」「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在华外企及港澳台企业ESG先锋20」等相关榜单,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ESG榜样」年度盛典。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宝武、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腾讯、吉利控股集团、宁德时代获选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华为获得年度影响力特别奖,中国中车获得「一带一路」贡献特别奖。一系列的成果及活动在打造高标准的中国本土ESG评价体系、带动中国企业提升ESG建设水平、促进中国ESG生态体系建设、引导全社会理解和关注ESG理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多企业受到总台鼓舞,推动商业活动更负责和更可持续,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推动中国ESG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国际ESG相关标准也不断刷新。 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推出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全球范围内的ESG信息披露标准迎来新的里程碑;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首批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SRS)的授权法案,该准则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COP28金融日期间,来自64个司法管辖区的近400个组织已承诺采用或使用ISSB气候报告基准,推动全球ESG披露标准的统一进程。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1/3。
纵观国内,2023年底以来,国内ESG监管新要求频出,监管部门正以空前的力度加速ESG体系建设。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第九条明确提出「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同月,新《公司法》通过,鼓励公司公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4月,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填补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本土化可持续报告指引的空白;财政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9部门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研究构建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并于5月正式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本土打造的、广受期待的、统一可比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已取得阶段性成果;6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此外,上海、北京分别在3月、6月发布ESG区域行动方案,对企业提出明确且量化的ESG信息披露目标,中国ESG发展已迈入规范化新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暨榜样盛典系列活动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而相关政策的推出也为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中国ESG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参照。作为2024年「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首本主题报告,《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对照国内外最新政策、指引,升级技术方案,以A股与港股6,47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选取972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精准洞察中国企业ESG特征与趋势,编制形成「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4)」(简称「先锋100(2024)」)榜单,并提出推动中国ESG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们看到,「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双轮驱动,中国ESG跑出发展「加速度」。研究发现,中国优秀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逐年攀升,大型公司ESG表现比肩国际「第一梯队」,「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指数均值跃升至77.4分,深入践行ESG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企业的时代命题和价值共识。中国企业持续提升ESG管理质效,主动、积极、全面推进ESG工作,提高ESG报告规范性、时效性,并积极探索打造ESG影响力。许多企业高标准履行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领跑「双碳」行动、紧抓绿色发展机遇,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感、探寻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擦亮慈善公益品牌、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形成ESG发展的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践行ESG理念已成为企业的必选动作,在创造更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增长机遇、发展韧性和竞争优势。我们相信,在中国ESG规范化发展的新征程中,ESG监管将持续升级,ESG投资将成为主流,本土ESG评级将发展壮大,中国ESG生态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企业定会更好地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技术方案
2023年6月以来,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欧盟委员会《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SRS)、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为代表的国内外权威ESG标准指引陆续发布,为「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ESG评价体系优化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我们瞄准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正向激励、积淀深厚的中国ESG评价体系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国内最新政策文件、法律文件和会议精神,对标更多最新的国内外标准指引与评价体系,对技术方案进行如下优化与升级:
1.对标最新政策标准:在2023年对标25个国内外标准指引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7个最新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文件与会议精神,新增对11个国内外最新标准指引,以及1个ESG评级体系的对标。
2.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通过对标44个国内外标准指引和评级体系的议题和指标,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22个三级指标的通用指标体系。
3.扩大评价样本量:以A股与港股6,47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选取972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实现评价对象较2023年增长近14%。
《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的研究路径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方理论,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三位一体」ESG评价模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文件与会议精神,深入对标国内外ESG标准指引、ESG评级体系,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正向激励、积淀深厚的ESG评价体系;通过人机协同方式采集企业公开信息、收集权威渠道发布的企业ESG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和定量分析,计算ESG指数得分,遴选出ESG治理完善、实践有力、成效显著的「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4)」企业,编制形成「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
一、理论模型
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的生产经营应注意环境、社会影响,追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外部性理论:负外部性会使企业面临政策风险,正外部性会提升企业价值并给企业带来声誉资产。秉持ESG理念的企业会减少其负外部性行为,增加正外部性行为,降低亏损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利益相关方理论:利益相关方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利益冲突、利益均衡以及相对权力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价值创造。
基于此,课题组在构建ESG评价模型时,突破现有主流ESG评级体系重点关注ESG风险管理(即企业的负外部性)的常规思路,将企业经营发展对社会环境的正向价值与贡献(即企业的正外部性)纳入考量,创新构建了包含「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且兼顾风险管理和社会价值贡献的ESG评价模型(参见图3)。
二、指标体系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10个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文件与会议精神为指导,秉持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原则,通过对标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欧盟委员会《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SRS) 、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等24个国内外标准指引,以及明晟(MSCI)、标普全球(S&P Global)、Wind ESG、中证、国证、华证等10个评级体系的议题和指标,明确了三大维度20个通用评价议题(见图4),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22个三级指标的通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全面接轨国际,高度契合国内相关标准,且彰显追求社会价值的导向。 2024年,课题组还充分结合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性的经济学和哲学概念,调整优化中国特色类指标。对中国特色的回应重点体现在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促进就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应对公共危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十大特色指标,呼应了新质生产力创新主导、协调平衡、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包容共享等基本特征。
在通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行业ESG因素存在差异性,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依据行业特性设置行业特色议题和指标,构建适用该行业企业的ESG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样本
以截至2024年4月30日的A股、港股6,471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选取4月30日市值规模排名前30%,且已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并根据其影响力、ESG活跃度等要素进行综合筛选。同时,将隶属于2023年度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两家特别奖企业的上市公司自动纳入评价样本池,最终选出972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评价样本数量较2023年增长近14% 。
四、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当年度企业公开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ESG数据库。
1.企业公开信息
包括企业发布的年度ESG报告、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年度社会价值报告、年度专项报告(包括环境报告、公益报告、乡村振兴报告、海外报告等)、企业年报。
2.第三方信息
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官方网站。
3.ESG数据库
依托Wind ESG数据库,实时追踪企业ESG报告发布情况,实现ESG基础信息的批量提取与下载。
五、指数合成
1.权重设置
根据不同行业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兼顾国际通用原则与本土实际情况,设置各行业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
2.指标赋分
分类处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取有无判断、行业内相对值比较打分等方法赋分。
3.计算得分
通过加权计算各指标得分,得到被评价企业的ESG初始得分。
4.负面扣减
征询专家意见,对评价期内企业出现的负面事件进行研判,结合负面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数量、发生时间、信息来源可信度、处罚金额等对企业初始得分进行扣减或者「一票否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5.正向加分
征询专家意见,针对评价期内企业ESG管理与实践的前瞻性、引领性做法,进行正面加分激励,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六、等级划分
为直观反映企业ESG水平,将ESG指数划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五星佳级、五星级、四星半级、四星级、三星半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各类企业对应的星级水平和ESG发展水平见表1。
「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4)」企业
经分析,华润电力、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宝钢股份、腾讯控股、伊利股份、中国平安、吉利汽车、蒙牛乳业、华润置地等100家上市公司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4)」。
中国企业ESG行动主要发现
1. 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显著提升,49%位居领先区
2024年,全球ESG监管趋严趋紧,国内ESG政策频频出台,在国家部委、监管机构与主流媒体的多方推动下,中国企业ESG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对972家上市公司进行ESG综合评价发现,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逐年攀升,2024年「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ESG指数平均得分较2023年明显提升。从评级分布来看,972家中国上市公司约有49%达领先水平(MSCI全球为28.5%),较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43%处于居中水平(MSCI全球为53%);8%处于落后水平(MSCI全球为17%)。
注:1.MSCI评级分布来源于MSCI ESG,截至2022年底;2.2023年中国ESG上市公司N=855;3.2024年中国ESG上市公司N=972。 △图5 上市公司ESG评价结果分布
2. ESG指数均值跃升至77.4分,16家企业首次入选「先锋100(2024)」
「先锋100(2024)」企业ESG指数平均得分为77.4分,达四星半级杰出水平,继续领跑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较2023年「先锋100」指数(75.8分)增长1.6分。其中,华润电力、中国移动2家处于五星佳级水平,是上市公司ESG建设中的典范企业;18家达到五星级水平,是上市公司ESG建设中的卓越企业;80家处于四星半级水平,具有杰出的ESG整体表现。从入榜企业跨年变动来看,腾讯控股、中国交建、中国通号、联想集团、国电南瑞等15家进步名次超过5名,其中,河钢股份、南网储能、中国交建、中国海油、华润万象生活、民生银行6家企业名次进步最多;复星医药、海通证券、上海医药、南钢股份、龙源电力、中远海能、长安汽车等16家企业凭借优秀的ESG表现首次入选「先锋100」榜单,ESG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对比发现,2024年「先锋100」入选企业的最低星级已从四星级提升至四星半级,表明在ESG监管日趋成熟、ESG信披标准日益明确、ESG建设自主性逐渐提升、总台系列活动引领带动的情况下,入榜企业的ESG管理与实践取得了新进步。
3.榜样示范作用有效发挥,「中国ESG榜样」企业下属21家上市公司入榜
2023年,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宝武、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腾讯、吉利控股集团、宁德时代获选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华为获得年度影响力特别奖,中国中车获得「一带一路」贡献特别奖(以下简称「榜样企业」)。 「先锋100(2024)」企业中,21家隶属于2023年「中国ESG榜样」企业,占据榜单五分之一的席位,印证了榜样企业的示范力量。其中,华润集团旗下共7家上市公司入选「先锋100(2024)」,入选企业数量为榜样企业最多;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各有3家控股上市公司入选「先锋100(2024)」。榜样企业领航中国企业ESG发展,在推动控股上市公司改善ESG工作并成为「先锋」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表3 2023年「中国ESG榜样」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入选「先锋100(2024)」情况
4.央国企ESG发展持续领先,占据「先锋100(2024)」近七成席位
2024年,「先锋100」企业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近七成,ESG指数平均得分由2023年的76.1分提升至77.4分,实现入榜企业数量和平均得分的「双提升」。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约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78%,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约占22%,南钢股份、龙源电力、海通证券等1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首次入榜。这份亮眼「成绩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推动。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逐步深化对ESG工作的研究探索和监督管理。 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2年3月,社会责任局成立,将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纳入工作范畴;2023年12月,举办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系列蓝皮书集中发布活动,全面展示国资国企履责丰富实践和积极成效;2024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央企要切实加强ESG工作。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广东、上海、北京、山西、四川、云南、青岛等地方国资委也将ESG纳入工作范畴,加快推动国有企业ESG工作。
5. 入榜制造业企业数量仍最多,建筑、IT等行业ESG表现进步明显
与「先锋100(2023)」企业比较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依然占比近半,侧面反映出制造业企业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提升ESG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入榜企业数量较2023年略有增长;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个行业ESG指数平均得分进步最明显,分别增长3.8分、2.8分和3.3分,得益于头部企业对绿色低碳、科技向善的大力倡导与自觉践行。
6. 「先锋100(2024)」企业分布于21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深圳、上海优势明显
从地域分布来看,八成「先锋100(2024)」企业集中分布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与去年基本持平。从省级行政区分布来看,「先锋100(2024)」企业分布于北京、广东省、上海、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等2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分布在北京、广东省、上海的入榜企业最多,占比超六成,表明这3个省级行政区的企业ESG表现位居全国领先水准,辐射带动着更多企业投身ESG实践。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4年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12城市的「先锋100」企业数量占76家。与2023年相比,北京入榜企业依然最多,其次仍是深圳、上海,其中上海入榜企业较去年增加3家。 2024年,北京、上海推动ESG发展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3月,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是全国首个ESG区域行动方案;6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打响了中国城市ESG体系建设的「第一枪」。可以预见,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ESG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区域内企业的ESG工作将迈向新台阶。
注:其他城市企业入选「先锋100(2024)」数量均为1,具体包括鞍山市、重庆市、大连市、佛山市、合肥市、惠州市、吉林市、济南市、昆明市、廊坊市、马鞍山市、绵阳市、宁德市、齐齐哈尔、仁怀市、文山市、西安市、邢台市、银川市、张家口市、长春市、肇庆市、中山市、珠海市(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图8 「先锋100(2024)」企业城市分布
7. 约六成「先锋100(2024)」企业设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量化目标,25家披露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
应对气候变化,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极端天气在未来十年面临的十大最严重风险里位列第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诸多可持续议题中优先选择气候变化并制定对应主题的专项披露标准,也突显了气候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分析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全面领跑,62家企业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方面披露应对气候变化议题,75家制定了落实「双碳」目标的专项制度,数量是上一年的2.88倍,约六成已设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量化目标,超四成积极使用「双碳」相关数字工具、平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加速实现,也为落实《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贡献力量。例如,宝钢股份制定了碳中和三个五年中短期减碳目标:即以2020年为基准年,2025年减碳8%,2030年减碳15%,2035年减碳30%;联想集团于2023年2月正式发布净零排放目标(Net-zero)路线图,宣布将于2049/50财年达成整体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净零目标验证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此外,「先锋100(2024)」企业中,约85%披露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25家披露了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均较「先锋100(2023)」企业的表现有明显进步。而环境敏感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率则由76%提升至近90%,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主动性日益增强。
8.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超半数「先锋100(2024)」企业布局绿色赛道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绿色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主动抢抓环境机遇,不断强化绿色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深度,在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与自身经营模式相匹配的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其中,超过半数的「先锋100(2024)」企业均在探索行业内的绿色发展机遇与新赛道,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和经济价值双赢的发展道路。例如,华润电力积极投身于清洁能源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布局规划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同时主动获取新能源指标,为绿色低碳发展谋势蓄力;中国建筑作出绿色建筑承诺,到2025年公司投资开发的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30%。
9. 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感,「先锋100(2024)」企业人均薪酬29.7万元、人均带薪年休假天数10天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愈发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个人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提出了更高期待。而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的带薪年休假制度,既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据万得统计,「先锋100(2024)」企业中,近九成公布了2023年度人均薪酬,平均每家企业人均薪酬达29.7万元,约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13.5倍。例如,中国中车制定并实施中长期激励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具备条件的子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进一步增强核心人才的归属感和动力。同时,入榜企业不断完善员工福利体系,积极落实员工体检、节日福利、带薪休假等员工福利,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近三成入榜企业披露了2023年度人均带薪年休假天数,平均每家企业人均带薪休假约10天,较上一年(9天)有所提升。其中,华润建材科技、河钢资源人均带薪年休假天数分别达到了14.1天和34天,表现突出。
10. 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先锋100(2024)」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平均保持在万人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促进就业是中国特色议题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创造社会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体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采取多元策略稳岗扩就业,如吸纳农民工、退役军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就业,探寻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分析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中,60余家披露了2023年度吸纳就业数量,合计约63万,与去年基本持平,每家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连续两年突破万人。比如,农业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落实国家就业优先政策,2023年校园招聘共计30,234人。此外,入榜企业通过出台灵活就业人员工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等举措,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例如,腾讯控股为服务灵活就业者,提出「微工卡+灵工保险」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零工就业保障的数字工具箱,帮助用工单位和灵活就业者降低风险,截至2023年12月,该方案已覆盖超1,000万零工群体。
11. 促进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近九成「先锋100(2024)」企业将ESG融入供应链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供应链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以更大力度推动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将ESG理念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积极带动供应商共同履责,着力打造负责任、可持续的供应链。近九成入榜企业已将ESG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责任管理的规范性、供应商ESG培训与考核力度相较上一年均有显著提升。部分入榜企业还明确了绿色供应链发展目标,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路径举措,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供给能力。例如,一汽解放将绿色低碳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服务、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打造产品全链条绿色管理模式。迈瑞医疗制定了从供应商认证到整体协同发展的全面策略,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新增《可持续采购政策》并补充完善了《供应商选择指南》等制度要求,以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可持续性的高标准。
12. 中国企业深耕乡村沃土,因地制宜探寻乡村振兴多元路径
乡村振兴是我们关注的中国特色十大指标之一,是中国特色ESG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方面军、主力军。研究发现,近六成「先锋100(2024)」企业对外披露了2023年度乡村振兴投入,总投入约476亿元,开展乡村振兴项目约2700个;近半数企业打造了特色乡村振兴品牌,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乡村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发展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企民企齐发力,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国有企业遵循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主动承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启动「央企育才促振兴行动」等,对定点帮扶县的硬件设施改善起到关键作用。例如,中国交建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地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拨付6,353万元帮助改善教学及附属设施;推动18个「中交书屋」、235个中交健康保健室正常有序运转。 2022年度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显示,4,783家调研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占调研样本22.2%。民营企业在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例如,伊利植选品牌联合嫩江市政府,打造行业首个微综艺真人秀直播,通过东北黑土地的原产地溯源之旅,提升东北大豆知名度,带动东北大豆销量,进一步推动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13. 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先锋100(2024)」企业社会贡献投入额超93亿元
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是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一环。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聚焦社会、教育、文化、环境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公益品牌,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作出突出贡献。超九成「先锋100(2024)」企业披露了公益慈善投入,2023年度投入总额超93亿元,广泛惠及儿童、妇女、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超四成入榜企业打造了特色公益品牌项目,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活力和动力。例如,「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奔赴新疆巴州、山西晋城、广东韶关三地,为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2023年治愈人数3,483人。部分企业还成立了专门的公益基金、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开展社会救助,帮助弱势群体。例如,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携手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厦门民生长青公益基金」,2023年筹集307,650元爱心善款,用于厦门欠发达地区莲花镇中心小学及下辖6个乡村教学点教育公益项目,以实际行动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14. 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先锋100(2024)」企业研发投入平均达65.6亿元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社会(S)维度下中国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5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先锋100(2024)」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2023年度研发投入平均达65.6亿元,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6家入选企业,研发投入平均达249亿元,连续两年保持领先;从地域来看,京津冀地区企业平均每家研发投入仍领先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其他地区;从城市来看,杭州、北京市、深圳市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位列前三。比如,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发布「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国电南瑞承建的全球最大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柯拉光伏电站送出稳控系统于2023年成功投入运行。
15. 高质量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能够助力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进而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数」谋「新」,以「数」提「质」,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数实融合等方面持续着力,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超九成「先锋100(2024)」企业通过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搭建数智化基础设施,健全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进管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例如,东方电气启动行业首个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成为行业首家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3.0认证企业,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添动力;国元证券聚焦「平台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持续探索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新技术,重视数字安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将金融科技与各项业务紧密结合,持续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6. ESG管理质效再提升,近六成「先锋100(2024)」企业将ESG表现与高管薪酬挂钩
有效的ESG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长足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ESG管理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深度参与和高效协同。近年来,将高管薪酬与ESG指标挂钩的企业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增长,据韦莱韬悦(WTW)的2023年薪酬计划研究表明,全球81%的公司已将ESG指标纳入高管薪酬计划。对「先锋100」企业的分析表明,近六成企业将ESG融入了高管薪酬和激励政策,较2023年提升超30个百分点,ESG纳入高管薪酬在中国渐成常态。此外,入榜企业中,超九成企业明确了ESG工作领导机构,较2023年提升超20个百分点;近五成企业制定了ESG专项制度,较2023年小幅提升;超七成企业设定了ESG转型战略或目标,以ESG战略领航企业可持续发展;超六成企业积极开展ESG专项培训,主动加强自身ESG能力建设。综上所述,中国企业ESG管理质效逐年提升,多个关键绩效指标取得新突破。
△图9 2023-2024年「先锋100」企业ESG管理六项指标表现
17. ESG监管迈出重要步伐,中国企业ESG报告规范性、时效性表现连年提升
2024年4月,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步入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超过2,11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比增长16%,披露率达39%,再创历史新高。信披规范性方面,企业兼顾国际准则、监管指引与本土指南,选择适合自身的报告编制标准。分析发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是入榜企业参考最多的国际标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CASS-ESG 5.0)》是入榜企业参考最多的本土标准。此外,超九成入榜企业在报告中披露最近三年及以上的关键绩效数据,实现ESG信息纵向可回溯、数据可追踪;近乎全部「先锋100(2024)」企业在报告主动披露了报告期内的履责不足之处,确保报告平衡性;超六成入榜企业引入第三方机构对ESG报告进行鉴证或评级,保障报告可靠性与报告质量。如腾讯、华润置地、中国通号、海通证券等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申请了企业ESG报告评级,以评级促信披,赋能企业提升ESG报告编制水平。
18. ESG影响力重塑升级,「先锋100(2024)」企业探索将ESG理念融入品牌建设
ESG影响力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ESG因素融入品牌建设将成为各行业推动长期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目前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意识正在觉醒,全球40%以上的终端消费者愿意为具备ESG属性的产品和服务支付达10%的溢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将ESG理念融入品牌故事和品牌传播中,以ESG为抓手,重塑品牌内涵、打造品牌项目、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分析表明,2024年,超半数「先锋100」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品牌建设。如南网储能推动「双碳先锋」ESG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进一步强化南网储能ESG竞争力和资本市场影响力。与此同时,多家入榜企业积极打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ESG品牌项目,如中国移动连续多年通过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开展「一红一蓝」两项品牌公益项目,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传递善意。此外,超三成入榜企业积极组织参与峰会、论坛、沙龙等ESG主题活动,扩大企业ESG品牌声量,助力ESG品牌创新传播。如保利发展控股受邀参加「第三届国企社会价值论坛暨ESG中国论坛2023广东峰会」,并发表题为《以ESG理念助推高质量发展——保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分享保利发展控股在国企社会价值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晶澳科技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多场活动,并举行净零之路暨晶澳可持续发展项目发布会。
中国企业ESG行动建议
步入2024年,中国ESG监管政策密集发布,ESG生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ESG发展实践最活跃、进步最快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ESG抱持信念,以对环境和社会更加负责的方式运营,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在提升ESG信披主动性、提高ESG治理能力、开展ESG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然而,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ESG管理与实践方面仍有需要提升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速推进ESG工作。在系统梳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顺应国际潮流,加速探索ESG中国道路
企业要主动顺应国际ESG发展浪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践行ESG理念,形成中国式ESG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一,要携手共促全球ESG发展。全球ESG发展持续升温,信披标准趋于统一,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各个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围绕ESG的动作频频、实招连出。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全球ESG领域最新热点、法规、标准和动向,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同时也为全球ESG发展输出中国企业成熟经验。
第二,要持续深度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企业应始终立足国家所需、人民所盼、未来所向,把自身发展摆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如结合自身主营业务开展情况,支持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
第三,要学习借鉴ESG「模范生」先进经验。 「中国ESG榜样」企业、「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企业ESG治理完善、实践有力、成效显著,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头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加强ESG建设;而ESG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则可多向榜样企业、先锋企业学习,推动ESG工作迈向新台阶,共促中国ESG体系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特色实践,持续强化供应链ESG管理
伴随全球化的延展及全球协作的加深,供应链的可持续管理正受到广泛关注。在国际层面,欧盟、德国、英国、美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家或经济政治共同体就ESG供应链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应法规进行监管。在国内层面,中国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围绕绿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如《企业绿色采购指南》等规范性指导文件,鼓励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然而,由于中国在供应链可持续管理方面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24年972家中国上市公司中开展供应商ESG审查的企业比例不足两成,而「先锋100(2024)」企业开展供应商ESG审查的比例虽较上一年有小幅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应积极拥抱ESG机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塑造可持续的商业文明。应将ESG理念融入供应商管理和采购业务的全流程,在采购时要将供应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纳入决策因素;探索构建供应商ESG筛选标准和评估机制,设立覆盖供应商开发、评估、准入、评审、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并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供应商交流、赋能行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ESG培训和技术支持;持续监测供应商的ESG表现,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供应商积极参与ESG实践、践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链龙头企业积极发挥「链主」引领作用,赋能上下游企业多开展ESG实践。
三、优化治理效能,明确ESG工作最高负责人
作为ESG的核心,治理具有普遍重要性,是环境(E)、社会(S)的「基座」。进一步优化治理效能能够引导和推动企业在环境(E)、社会(S)议题方面持续改进,助力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第一,要对外明确ESG工作最高负责人。通常来讲,ESG是「一把手」工程。脱离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参与和监督,ESG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统计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中,对外披露ESG工作最高负责人职务的超五成,而972家上市公司中披露该指标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企业要明确ESG工作最高负责人并对外披露,确保最高管理层充分发挥ESG领导力。
第二,要持续加强「她」力量。在决策层和管理层,性别及其他方面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更好理解客户与投资者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加强风险管理。研究发现,与上一年度相比,「先锋100(2024)」企业的女性董事占比、女性高管占比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明显改善,甚至有降低趋势,仍低于发达市场的比重。企业仍需改进治理结构的多元化,积极提升女性董事占比和女性高管占比,善用「她」力量。
四、改善ESG管理,构建并完善ESG指标体系
健全的ESG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4年,「先锋100」企业在ESG管理的多个维度取得了新的成效与进展。然而,在开展ESG尽职调查、建立ESG指标体系、开展ESG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行动率偏低,ESG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一,探索开展ESG尽职调查。 ESG尽职调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ESG风险和机遇,实现可持续的经营和长期的价值创造。仅不足一成的「先锋100(2024)」企业开展ESG尽职调查。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自身能力,围绕ESG尽职调查开展相关行动。
第二,构建并完善ESG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先锋100(2024)」企业中开展了ESG指标体系建设的企业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但仍不足两成。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监管机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战略重点、行业特点、披露标准、报告评级要求等,逐步搭建并完善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的ESG指标体系。
第三,开展ESG数字化建设。 ESG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 「先锋100(2024)」企业中,仅有不到一成开展了ESG数字化建设。企业应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ESG管理,探索搭建ESG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ESG数据覆盖率和可视化程度,赋能企业ESG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提升。
第四,加快ESG能力建设。企业应积极储备、培养ESG专业人才,打造多层次ESG专项系列培训课程;参与ESG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经验,促进资源整合。同时,主动开展ESG管理对标学习、课题研究,加强能力建设、促进管理提升。
五、规范披露信息,借鉴ESG信披实用工具书
当前,国内外ESG监管显著趋严,中国企业ESG信披面临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响应ESG指引的要求,确保信披规范性。
第一,建立健全ESG报告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的报告管理机制,通过搭建内部组织体系,奠定企业履责信披的组织基础。企业管理层应亲自参与,建立起专门的报告编制工作组,形成权责清晰、分工合理的工作团队来统筹、主导报告编制全过程。
第二,响应ESG信披最新要求。受强制披露约束的上市公司可充分利用过渡期安排,严格按照ESG指引要求强化ESG信披工作;未受强制披露约束的上市公司也应尽早规划ESG合规管理工作,加快推进ESG信披工作。企业应结合最新监管要求,制定并优化接轨国际、符合国情、契合企业实际的指标体系,夯实企业ESG信息披露基础,持续提升ESG信披水平。
第三,借鉴ESG信披实用工具书。沪深北三大交易所ESG指引近段时间才发布,符合监管要求且具备实操性的官方指南尚在筹备之中。在此过渡期间,企业可参考借鉴符合监管要求的ESG信披实用工具书,明确信披标准化要求及执行思路。比如,2024年6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 6.0)》等现有工具书,为监管机构完善相关设施提供配套工具和必要补充,帮助企业及时适应和满足新的监管要求。
六、塑造负责任形象,加强ESG影响力建设
ESG影响力建设是企业塑造正面形象、构筑品牌信誉、拓展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强有力途径。当前中国企业在ESG品牌建设,ESG品牌创新传播等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ESG影响力亟待进一步加强与深化。
第一,提升ESG评级结果。企业应在做好保密等工作的前提下,关注并支持权威机构、投资机构等组织的ESG评级工作,并根据评级结果,识别改进方向,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进而促进ESG评级提升,增强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
第二,打造ESG品牌项目。企业可找准反映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利益相关方关切、自身发展要求的关键议题,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等,打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ESG典范项目,实现业务与ESG实践的融合创新发展,深化品牌故事内涵,塑造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第三,加强国际国内传播。企业可采取多渠道、多平台的传播策略,善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ESG品牌理念;积极参加ESG交流活动,如参与「ESG中国」年会、项目发布会、城市峰会、沙龙、企业行等子平台活动,有效传递企业的责任力量,加强国际国内履责传播,进一步增强企业ESG品牌影响力。
第四,参与ESG体系建设。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外ESG研究、规则标准制定,为ESG体系建设贡献企业智慧和力量。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更应主动引领,通过带动整个行业或产业链的ESG进步,参与构建更加健全的ESG生态系统,从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扩大企业ESG影响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最佳实践。
结语
《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是2024年「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的首本主题报告,通过系统总结与梳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阶段性特征,将为中国企业高标准践行ESG理念提供新的启示与借鉴,紧接其后,一系列主题报告将陆续亮相。年底,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中国ESG榜样」年度盛典,推选新一年度「中国ESG榜样」企业,并将展现这些企业的优秀ESG实践,以期树立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推动企业不断优化ESG实践,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ESG的良好氛围。
我们衷心期待所有中国企业能主动将ESG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ESG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携手社会各界奔赴可持续未来。
0
收藏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