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报告标题 留在过去的,和留给以后的——2024年ESG导读
发布主体 妙盈科技
发布时间 2024-01-11
报告类型 暂无

1. The New 'S' in ESG

不可避免的转型和重塑

花旗集团CEO范洁恩(Jane Fraser)2023年10月在沙特阿拉伯未来投资倡议研究所(FII Institute)第七届论坛上提出:“ESG中现在有一个新的‘S’,那就是安全(Security)”,这包括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但也可能是地区安全或金融安全。

*花旗集团CEO范洁恩(Jane Fraser)参加沙特阿拉伯未来投资倡议研究所第七届论坛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对于ESG一词提出新的解读,但是这个新的“S”却反映了过去的一年间商界聚焦的转变。实际上,“安全”这一思想一直是ESG真正的S——“社会”层面的一部分,但主要反映在网络安全、隐私安全以及供应链韧性等议题中。

为何要着重强调安全已经成为新的“S”?

尽管各个ESG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ESG是一个广泛并且相对分散的概念,而这其中孰轻孰重,不同背景下人们有不同的解读,正如有观点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ESG中最重要的部分。

过去两年间,“安全”一词频频登上新闻头条,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重视。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造成了笼罩全球的能源危机和供应链危机,并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成长放缓。两年过去了,不仅俄乌局势仍僵持不下,巴以冲突和红海危机让更多人意识到,世界局势似乎不会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ESG的含义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就有声音表示要讲武器行业纳入可持续投资的范围内。而此前,武器和烟草、赌博等几乎是所有ESG基金都会排除的行业。另一方面,2023年3月,曾备受ESG投资者认可的美国关键地区银行——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因无法抵御高利率的宏观经济环境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ESG理念之所以能够让企业和金融机构“买单”,基于一个很关键的前提,即随着监管措施和公众意识不断完善,企业将为其一味追求经济价值而不顾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做法付出代价。随着更多人加入到ESG实践中,这一理念将不可避免地迎来转型和重塑,以具备更强的适用性。

在高盛推出的一期题为“通向2050之路:平衡气候目标和能源安全”(The Road to 2050: Balancing Climate Goals with Energy Security)的播客节目中,高盛的全球可持续与影响力解决方案负责人John Goldstein表示,曾经听到一个很有新意的观点——“E(环境)是S(社会)的净现值”(E is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S)。

那么,“S”(安全)的净现值又是什么呢?


2. 属于ESG指数基金的时代来了吗?

ESG投资的规模化解法

ESG基金的“热度”越来越低——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可持续(ESG)基金的净资金流入已经跌至200亿美元以下(这一情况2019年来从未出现),长期蝉联可持续基金第一大市场的欧洲收获了153亿美元的净流入,规模已大不如前,亚洲(除日本)获得了约两亿美元的净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ESG基金则延续跌势,录得资金净流出。

但是,我们从数字中发现一个亮点:在可持续基金有资金净流入的欧洲和亚洲,揽获新钱的均为被动型基金,即指数基金(ETF)。

图:欧洲可持续基金净流入(蓝色为主动型基金,绿色为被动型基金)


图:亚洲(除日本)可持续基金净流入(蓝色为主动型基金,绿色为被动型基金)

来源:Morningstar Direct,Manager Research;数据截至2023年9月

ESG基金市场的主导地位向来被主动型基金把握。此前有分析认为,除了披露数据不足以及目前仍有大量ESG披露信息未经第三方鉴证的因素,被动型基金还存在其特定的局限性,例如调研选股工作由指数制定机构把握而非基金经理导致投资者无法有效监督,此外因为需要对标基准指数,导致ESG指数的策略空间有限。

但同时,被动型基金有基金管理费率低的优势,能够降低ESG投资产品推出以及投资者布局的难度成本,对可持续投资规模快速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这种优势似乎逐渐反映在投资者的选择中。尽管在欧洲市场,被动型基金仍然只占到ESG基金市场的28%,但其规模已经较三年前增长近三倍。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目前主动型ESG基金也面临十分严重的漂绿争议。上述提到的被动型ESG基金的局限归根结底都是“不可靠”,即投资者无法确认这些基金及其追踪的指数是否真正将资金投到有利于气候行动和社会平等的领域。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针对于金融机构漂绿的质疑让市场对于主动型ESG基金是否更可靠也画上问号。据新闻报道,美国经济政策研究理事会(CEPR)曾发布相关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负责可持续基金的基金经理会在季度披露时点前临时增持有ESG属性的公司股票,以提升基金的ESG评级,而在披露期过后又调整配置为收益率较高的投资标的。

此外,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也有大量资管机构选择删除基金名称中的ESG/可持续关键词以避免成为处罚对象,这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顾虑。

尽管ESG指数基金开始呈现出一些相对的优势,对这一类产品的质疑实际上从未中断。

研究机构Common Wealth于2023年4月发布的报告分析了十家全球知名机构管理的ESG债券基金(既包括主动型基金也包括指数基金),发现这些基金共投资超过10亿美元购买由化石能源公司发行的债券。

此外,2023年3月的新闻报道指出,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表示指数制定机构披露的ESG相关信息质量整体较差,并警告称这会导致ESG指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指引ESG投资,从而让漂绿行为愈演愈烈。无论是主动型基金还是被动型基金都需要更严谨的方法学和更强的数据支撑来回应漂绿质疑。



3. 绿色生意仍然是生意

新理念回归本质

开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过去一年的走弱态势:根据大宗商品数据供应商“生意社”(100PPI)的数据,2024年1月6日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报价为每吨9.34万元,较三个月前的水平(15.8万元/吨)下跌40.89%。

在电动汽车需求旺盛影响下,用于制造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的碳酸锂价格在2021年开始快速上涨,进入2021年下半年,其价格更是持续突破新高;根据妙盈科技此前的报告,2021年6月时,其价格为每吨接近10万元,而相关报道指出,在2022年11月高点时,其报价一度接近60万元/吨,实现超过五倍的增长。而如今,碳酸锂的价格又跌回了2021年6月的水平。

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一方面是产业链中下游主动去库存,供需关系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则是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所致。以我国过去12个月销售乘用车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为指标,2023年10月的数字是32%,较该年初的数字仅增长约5%。但在商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仍在快速攀升,我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有望突破40%。

图: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

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威尔森,妙盈科技分析

由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的变化共同影响,行业内分析认为2024年碳酸锂市场仍有很大可能是过剩的状态,价格仍将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21日国内碳酸锂期货正式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出乎意料地开盘一个半小时全线跌停)。由于标准化期货产品的出现,碳酸锂市场的定价将变得更有效率,也将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延迟而导致价格非理性变化的现象。

然而,碳酸锂市场出现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过去一年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虽然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深陷产能过剩的阴影。在海外市场,高成本、高风险和潜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让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保持观望态度。


4. ESG领域需直面颠覆性人工智能发展

未来已来

“我们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这是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在官网赫然写下的文字。在发布的第一条博文中,OpenAI写道:“我们相信,AI应该成为人类意志的延伸,以自由的名义,尽可能安全、广泛和公平地分配”。

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已经悄然拉开序幕,对于ESG领域也是如此。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指出,有15种职位的工作内容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大幅度取代,其中排名榜首的是授信员、收银员和文员,他们的工作中有81%的部分能够实现自动化,而仅有12%不易受影响;排名第二的即是管理分析师(管理咨询顾问),大语言模型能够让其工作内容中的70%实现自动化,但与文员不同的是,管理分析师24%的工作不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协助提供ESG管理建议及编制ESG披露报告的咨询顾问是ESG领域最常见的职位之一。妙盈科技此前的分析指出,诸如ChatGPT这样的工具能够在披露准则匹配和数据分析方面提供指引和帮助,包括分析环境和数据指标的趋势和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等,能够大幅提高ESG咨询工作的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有望提升测算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即范畴三排放)数据的可行性。由于范畴三排放覆盖一个企业的大量供应商并且涉及众多项目(包括产品运输、员工通勤和商旅等),测算企业的范畴三数据需要收集并整合大量分项的原始数据。

若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处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来完成这项工作。在目前投资机构和监管机构对于范畴三数据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有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于弥补当前ESG数据的空缺有重要意义。

此外,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还指出,培训和专业发展领域最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工作内容中只有6%能够实现自动化。而与此同时,这一领域68%的工作能够因人工智能的应用而得到增强。目前,企业和个人对ESG培训和能力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望加快各类ESG理论和技能培训项目的推出和市场推广。

尽管有一系列潜在益处,以ChatGPT的风靡为起点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AGI)大范围应用也隐含着多种环境和社会风险,尤其是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运营,从而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将数据和信息输入ChatGPT将可能导致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泄露。另外,有媒体报道指出曾与OpenAI合作的外包公司Sama在非洲国家肯尼亚以不到2美元的时薪雇佣数据标注员工,而这些员工的工作内容包括查看暴力和血腥的图片内容。



5. 持续关注绿色转型对居民的影响

每个家的小事,也是地球的大事

在全球议程中排名高位的“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2023年10月24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的 “山东省老旧小区包容性低碳转型研究” 课题正式启动。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该课题将充分考虑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包容性,探索针对北方老旧小区的包容性低碳改造技术,以及包括工业余热余能利用形式在内的城市与产业同步低碳发展路径。

公正转型的主旨在于“经济体的绿色转型需要尽可能地对每个受到影响的人都能做到公平和包容,创造体面的工作机会,并且不忽视任何群体”。低碳转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包括煤炭等高碳排行业的企业员工失业、部分人的居住环境受到影响,以及由于使用可持续材料导致商品价格上升。若不考虑这部分影响,会让中低收入居民处于不利的地位。

目前公正转型讨论中最受关注的事项还包括原住民的议题。原住民集聚的偏远地区通常有优质的自然资源,适宜发展低碳能源,但这样的开发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生计和生活环境。最近几年,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原住民的影响议题在国际范围内引发热议,参与讨论的非政府组织也强调了公正转型议题。

澳大利亚国资企业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lean Energy Finance Corporation)中负责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关系的发言人曾表示,其希望强化新能源领域投资者中在原住民议题上的关注与实践,并发掘新能源项目能够为原住民带来的商业机遇。

据报道,2023年12月26日,哥伦比亚能源部发布政策,鼓励该国原住民参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原住民及所在社区可以与企业合作,在社区建造太阳能发电设施等,由此产出的电力除满足当地自身的需求外,还可以向电网出售。

我国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过程中也关注到偏远社区和原住民的生活所受到的影响,要求新能源项目在申报的环境影响报告中汇报社会环境影响。台湾地区在2023年6月提出修订《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订部分包括提交地热能勘探和开发申请时,应考虑项目对于原住民土地和社区的影响,需征得当地居民同意并与其分享相关利益。

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最终的全球盘点文本中呼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这关键的十年中加快行动,实现能源系统向不使用化石燃料过渡(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

随着低碳转型的加速推进,我们认为由此引发的公正和包容性转型问题会在新的一年获得更多关注,由此引发的融资需求也会成为值得探索的新机遇。



6. ESG评级机构监管受到重视

谁有资格做裁判

针对加强ESG评级机构的监管从2022年开始不断增加,而在过去的一年,相关的提案和规定又进一步成形。我们认为2024年将会是ESG评级和数据服务领域评估合规要求并提升监管准备度的关键窗口期。

2023年12月,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针对ESG评级机构的监管达成了一致立场。在其发布的提案中,欧洲理事会表示,在欧盟地区运营的ESG评级机构应当获得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的授权,而总部在欧盟以外的机构也应当获得职能对等的监管机构提供的背书。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前欧盟的另一关键政府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曾发布类似的提案,其中包含多项具有争议的要求。例如,ESG评级机构需要披露定价的依据,像是数据分析师和IT资源的投入情况,对于不合规的定价行为,欧盟监管机构有权向机构罚款。

对此,行业内多家机构均表示反对。MSCI表示,欧盟的这一要求非常罕见,并认为欧盟要求披露评级产品的定价依据属于过分干涉。RepRisk则表示,行业内的初创公司早期运营成本较高,要求基于成本定价会导致初创公司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并且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将不再愿意探索创新并降低成本。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提出了关于避免利益冲突的要求,即提供ESG评级的机构不能同时提供ESG咨询服务。

而欧洲理事会12月发布的提案则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欧盟理事会认为机构可以同时提供ESG评级和ESG咨询服务,但条件是两部分业务之间必需有明确的界限,且机构需要制定措施避免利益冲突的情况。欧洲理事会还认为对于小规模的机构可以提供三年的缓冲期,适用较轻程度的监管。

据悉,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将在近期就这一议题展开谈判。

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MAS)近期也完成意见征询,并发布ESG评级机构行为准则。该准则主要聚焦评级机构是否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资源确保推出的ESG评级可靠,以及需要基于公开透明的方法学。但指引也包含部分具体的要求,例如,所有评级记录自评级发布之日起需要保存至少六年,以及按需为企业进行ESG评级时收取的费用不应与评级结果挂钩。此前,香港证监会也表示已经组成由业界领导的工作小组,将负责制定ESG评级和数据产品的行为准则。

当前针对这一类机构的监管主要分为两类形式,新加坡的形式与日本和英国类似,均为推出行为准则供机构自行采纳,而欧盟则计划启动强制性监管。

尽管加强对ESG评级机构的监管符合全球可持续投资发展需要,但不同的监管方式是否适当也引发顾虑。

2023年11月,晨星旗下的专门负责可持续发展数据和评级的Sustainalytics宣布自12月1日起停止向印度的用户提供ESG数据和评级产品。不同于欧盟或日本等引导机构加强公开透明运营的方式,印度的监管要求包括诸如机构需要在评价中整合适用于印度市场的特定指标。而这些指标则包括为小城镇创造多少工作机会、企业社会责任开支等。


7. 美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博弈继续存在

2022年3月,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推出了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披露气候相关信息的提案,比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草拟的披露准则发布的时间还要早十天。

但目前ISSB经过意见征求和修改,已经在约半年前推出了正式版的准则,SEC却仍在评估该规定。

*大型企业对于美国ESG政策的影响;来源:InfluenceMap

非营利智库InfluenceMap于2023年10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部分大型企业正在通过行业组织进行游说,限制ESG政策进展。报告发现,包括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银行政策学会(Bank Policy 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在内的多个行业组织积极接触美国众议院中的共和党籍成员,游说众议院成员反对ESG政策制定,而这些组织的成员则有亚马逊、强生公司、花旗银行、沃尔玛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

但尽管如此,SEC近期还是表示,包括气候信息披露规定在内的数个ESG相关规定会在2024年4月之前推出。

自2022年中开始,美国部分共和党领导地区以“抵制化石能源行业”为由制裁部分金融机构,由此展开了美国的“反ESG”浪潮。受此影响,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在过去一年间在维持对ESG投资理念基本认可态度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ESG因素在产品配置和市场宣传中的角色。

ESG近来成为美国两党争论的焦点,和以“反ESG”观点著称的美国共和党不同,民主党则相对支持ESG投资的发展。2022年,民主党籍的美国总统拜登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法案包括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提供价值3,690亿美元的补贴。今年11月,美国将举行总统选举,计划再次竞选的共和党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通过竞选顾问表示,若当选,将大幅减少法案包含的补贴规模。



8. 亚洲气候金融注入新的活力

利好不断

近期,碳市场迎来一系列利好消息。2024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为我国碳交易从业者带来巨大鼓舞。草案的通过不仅意味着正式的暂行条例有望在不久之后推出,并且该条例提供的政策保障对于规范市场运转,防范市场风险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据报道,目前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有35%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进入碳市场交易范畴,在地区间排名最高。在过去一年间,我国及亚洲整体碳交易领域都迎来了众多实质性进展。

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自愿碳市场(CCER)的运转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紧接着,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该管理办法公布了CCER项目第一批的四个方法学,涉及造林碳汇、光热发电、海上风电、红树林营造领域。

*来源:世界银行,CDP,FT

此外,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在2023年10月启动了碳积分交易;自2015年开始运营碳市场的韩国近期表示,将对碳市场进行改革,允许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以提升市场活跃度。

除了各国境内的碳市场,出口产品的碳排放管制也在逐步落地。2023年4月25日,欧洲理事会宣布正式采纳若干气候相关法案,包括俗称“碳关税”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尽管欧盟一直表示推出CBAM是为了避免商品进口到欧盟市场过程中存在的“碳泄露”现象,但有大量观点认为CBAM的实施将对其他国家造成贸易障碍。对此,已经有国家在研究应对措施,例如制定对等的碳税政策。

2022年6月,美国多名参议员提议制定“清洁竞争法案”,其中就包括被称为“美版碳关税”的调节机制,但目前该法案还没有进一步动向。不过,英国政府近期宣布将在2027年之前制定英国版的CBAM。

除碳排放权的交易外,其他的气候金融形式也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12月8日,《中国证监会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正式发布,提到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

2023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功发售八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据悉,这不仅是首批以香港特区法律为管辖法律的代币化债券,更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香港地区将绿色金融和数字资产视为两个关键的机遇,这次发行代币化债券不仅是结合两项趋势的一次创新尝试,也能够拓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视野。此外,广东省政府在2023年3月20日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也表示将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电力和碳排放权期货品种研究和上市。


发布时间 2024-01-11 作者: 妙盈科技
0
430

0

收藏

0
430
最新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

hi@deeprocknetzero.com

没有账号?点击注册